首页» 工作动态
学术规范与研究伦理讲座回顾(转自心理学系)

学术规范与研究伦理讲座(转自心理学系

9月6日下午,在研究生新生入学之际,为了给新同学们树立规范的学术道德与伦理意识,我系在心理学系305开展了每周论坛第一讲:学术规范与研究伦理。本次讲座由我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系主任潘俊豪教授主持,主讲人为潘静教授。

在讲座中,潘静教授首先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争议性经典研究案例,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来引出“为什么必须关注研究伦理”这一问题。潘教授通过国内外一系列忽视研究伦理的案例向同学们表明,伦理问题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议题,它就在我们身边,一个小小的错误或是疏忽遗漏在严谨的科学研究中都可能成为伦理问题,同学们应对此加以重视,避免不慎越界。

 

随后,潘静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伦理的历史背景,对二战之后出现的规范化的研究伦理准则——从1946年的纽伦堡法典到心理学研究伦理原则(APA)——进行了介绍,并向现场同学展开讲述了现实研究过程中同学甚至研究者们比较容易越界的几点误区,如混淆参与者可在研究中获得的报酬与收益、没有对参与者信息进行有效保护、编造或篡改研究数据等。对此,潘教授一再提醒同学们,在研究中要遵守研究学术规范与伦理道德,不抱侥幸心理。

 

最后,潘静教授结合在研究中较为常见的违反研究伦理的现象,如在研究中是否可以使用“知情同意表”,以及较具争议的问题,如“是否可以选择性的不让某个做实验很敷衍的同学参与我的研究”,与现场同学展开了讨论。潘静教授从伦理原则的角度出发对有关做法的错误之处进行了纠正,同时也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在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上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思路,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总结中,潘俊豪教授也强调,对于研究生同学而言,在进行科研或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关注研究道德、树立和提高学术规范及伦理意识外,还应重视、遵守学术规范,避免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希望同学们不仅有着专业知识,更有端正的品行与做学问的态度,做高水平的研究。

 

相信潘静和潘俊豪教授在新学年的每周论坛第一讲上所讨论的内容能够让同学们知悉底线、牢记使命,同时也希望各位同学在日后的课程项目乃至拟发表的研究中知晓并践行。

(心理学系供稿)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学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